港股解码法兰克福取得漂亮胜利,晋级德国杯四强,香港财华社原创深度财经号法兰克福取得漂亮胜利,晋级德国杯四强,20年专注港股,金融名家齐聚,洞悉市场动态。看完记得订阅、评论、点赞哦。
■ 文|杨杰东,香港财华社自由撰稿人。
德国最大的航空公司——汉莎(Lufthansa)的飞行员又罢工了。原定当天从法兰克福回柏林的友人,由于航班取消,不得不改乘翌日的火车。
▲汉莎航空的飞行员进行罢工游行
汉莎航空的Logo标志是半岛体育一只翱翔的大雁,罢工的员工们却把它改成了“Angry Bird”(愤怒的小鸟),可见飞行员们是如何地怒火中烧。这样“罢工”的新闻或许在欧洲大陆已司空见惯,除了会“给您的出行带来不便”,似乎并不能引发人们多大的联想。不过话虽如此,事件引发的震荡效应还是在蔓延,而我们虽不可“窥一斑而知全貌”,但藉由这个窗口来谈谈打工族们最关心的涨薪问题,实有必要。
要知道,这已经是汉莎的第十四轮罢工了,原本飞行员打算罢工个两天的,没想到延续至上周六,甚至到本周才会结束。自上周三飞行员工会开始罢工,短途、长线、洲际航班陆续受到影响,而据了解汉莎每次为此付出成本约千万欧元,还不包括无法量化的形象损失。
飞行员的要求,说白了,就是加工资。飞行员工会要求到2017年4月前,将汉莎航空、汉莎货运与旗下廉航德国之翼(Germanwings)约5400名飞行员的工资,在5年内共提升22%。他们认为,尽管公司有约数十亿的盈利,但自四年前以来就没有加过工资,实在过分。不过汉莎方面答应的涨薪幅度仅有4.4%,在2018年底前也只能加薪2.5%,显然与飞行员的期待落差甚大。(此处应对格力董小姐怒涨全体员工1000元工资的行为奉上掌声)
到底是飞行员们狮子大开口漫天要价,还是汉莎管理层刻薄寡恩,双方各有理据。对于到底加薪多少才算最合理?这个问题不只困扰汉莎,也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矛盾集合体。处于雇佣关系的两方,永远站在对立的角度。老板觉得,我加人工已经够多了法兰克福取得漂亮胜利,晋级德国杯四强;员工却认为,老板也太过吝啬,完全忽略员工的合理要求。作为打工族的你,和作为老板的你,一定“心有戚戚焉”吧?
那我们先看看汉莎近期的财务状况如何?按理说,基于航油价格下跌,成本下降(今年首9个月汉莎总燃油成本降低17.8%至37亿欧元),汉莎今年的业绩应该做得不错。从汉莎披露的业绩得知,汉莎在过去连续5年的1至9月间,收入基本稳定,甚至能实现小幅提升。
▲图一:汉莎航空1-9月收入状况,2012-2016. 单位:百万欧元。
而且从它的纯利(图二黄色柱)来看,2014至2015年实现了跨越式增长,由4.82亿欧元直接飙涨至17亿4千8百万欧元,增幅达到2.63倍;及至今年前9个月的纯利更上一层楼,达到18亿5千1百万欧元。所以说站在员工的立场,是不是应该合理地加工资了?
▲汉莎航空1-9月除税、息及折旧前盈利(经调整)及纯利,2012-2016. 单位:百万欧元。
与总体员工数字比较起来,这次罢工的群体算是一小部分,但岗位重要,所以几乎所有航班受影响。截至今年9月份,汉莎航空共有雇员12.4万人,较去年同期增幅为4%。但同一时期,汉莎的员工成本却下降了11.5%至52亿欧元。按照它自己的解释,一方面因为增加了很多餐饮服务雇员,另一方面将员工的退休俸由固定的转为与员工的业绩表现相关联。值得注意的是,贡献了集团收入超过7成的汉莎航空雇员却轻微下降0.6%至54,592个。
汉莎这次如此“硬气”,或与之前跟空服员工会(UFO, FlightAttendants’ Union)达成雇员薪金及退休俸谈判有关。跟据双方达成的协议,公司在今年10月1号给空服员加薪1%,在2018年1月再加薪2%;员工的退休计划由目前的固定受益计划改为固定供款计划,相当于将目前年薪的5.2%加入退休供款,类似于内地的社保基金供款或者香港的强积金(MPF),员工仍可在55岁退休;汉莎航空只能雇佣工会内的成员。薪金合约截至2019年6月底,退休合约及雇佣特款截至2023年。这就意味着,在经历了几年的空服员不间断罢工之后,汉莎航空会有接下来几年的稳定时期。汉莎将这个列入今年的大动作之一。
汉莎航空的其他大动作,包括将全购布鲁塞尔航空剩余55%的股份,预计于2017年初完成;与中国国航签署了建立商业合营计划,旨在“进一步合作和加深在中国的竞争优势”,以及“使大量客户受益,通过代码共享、航班表统筹和在合营公司内执行普通票价”。
今年评级机构标普将汉莎的投资展望调整为“负面”,汉莎管理层也随之下调了明年的EBIT预测。汉莎虽然对诸多来自于政治经济的风险因素做出评估,如欧元相对美元、瑞士法郎的贬值,油价的波动,恐怖主义的袭击威胁等等,但唯独未就职工会的罢工有所分析,虽然它自己坦承,由于尚有工资谈判未能解决,不排除未来有继续罢工的可能,这也“无法估量”究竟会带来多少损失。
一方面与空服员的薪金及退休问题的协议已经达成,另一方面短期有投资计划,加上对未来盈利悲观,综合因素可能促使汉莎管理层在飞行员的薪金增长上态度保留。
从这个事件折射出的,确是管理中常常发生的员工与雇主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。这让我想起在课上的一个例子。我们在课堂上被要求分组完成一个商业游戏。组内的成员被分成不同的角色,有组装工人,有市场人员,有物流,有经理,有投资人,有咨询公司代表。大家要在规定的时间内,完成生产客户需要的产品,保证质量,而且要有盈利策略。我被分在组装工人组。每次客人有什么要求,由管理层传递给我们,但问题是要求太多,导致无法按时完成产品。在反思环节,我说我要罢工。大家哄笑。我说你看,你们为了盈利,不顾工人的死活,也不管我们是否有能力做出来,一到时间倒数就拼命催促“快点、快点”,这个让人怎么受得了?如果员工的合理权益不被照顾,他会为公司卖命吗?显然不会。如果员工做事没了动力,公司慢慢变差甚至最终倒闭,最后究竟是谁的损失呢?
汉莎的员工会们之所以能发动一波又一波,持续几年的不间断罢工,藉此来争取加薪的要求,这与欧洲工会的强大密不可分。而且不止是德国,在一些典型的国家如法国,工资的每一次上涨,都与工会组织的罢工密不可分。如果这是在香港或者一个其他的亚洲城市,根本是难以想象的。记得去年早些时候国泰航空的飞行员工会也有过类似的静坐活动,但始终不成气候,不能长期坚持下去,或者取得的效果有限。
当然,工会的强大、工资无法下调,被人批评为西方世界尤其是欧洲社会竞争力下降,无法解决经济问题的根源。在资本主义的世界中,低工资被当作一个地方具有竞争力的表现。有一年香港被评为“世界最具竞争力之首”,居然有很多人欢呼雀跃,着实令人十分费解。殊不知,所谓“竞争力”竟是由无休止加班,对劳工的生活空间的严重压缩换来的可怜幻觉,有什么值得高兴呢?我们究竟有多么热爱工作呢?或者有没有想过,除了工作,你的生活是什么?这可能是很西方的思考方式,但是,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这样呢?
韩国三星电子与荷兰著名电子企业飞利浦在2001年共建合营公司,目的在全球拓展显像管电视业务。后来双方的合作案以失败告终,除却商业定位失误这一致命伤之外,三星的员工就抱怨,荷兰的同事把工作跟生活分得也太开了,客户如果在工作时间以外发生问题,是不可能找到外国同事的,这个让他们十分不理解。这个就是大家之间不同认知,“工资与生活,如何达到平衡?”我们这里的答案是,不可能。
总有人说这是由外面的大环境决定的。毕竟,作为打工一族,你没有罢工的本钱。如果你为了加工资而罢工,雇主自然会欣然接受,然后迅速请到一个代替你的人。于是你就当然失业了。所以,你的单打独斗,始终让你处于劣势。但是,为什么在亚洲,工会组织没有那么强大呢?
工会组织起源于欧洲,伴随工业革命而来,也是经历了由非法走向合法的漫长过程。也许,亚洲人不太习惯集体谈判,尤其是涉及到与自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工资如何时。比别人分多一点的私心,至少是很多中国人的想法。
最后一个有趣的观察是,德国曾经进行过劳动力市场改革,削弱了集体谈判的能力,令到他的实际工资明显降低。靠着低工资,被很多人批评说,让德国在整个欧元区尽显竞争优势,导致了其他成员国的收支不平衡,引发别人的欧债问题。只是,这样的优势,在工会罢工越来越激烈的今天,还能延续多久,不得不成为德国未来思考的前路。靠低工资吸引人,增加所谓“竞争力”,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,都非长久之计。
年关将至,你期待的加薪幅度会是多少呢?
■ 编辑|李思,香港财华社财经编辑。
▏推荐阅读
风流富豪刘銮雄100亿卖楼 弟弟刘銮鸿70亿买地!
特朗普尚未上台 强势美元已开始颠覆全球汇市
恒大花45亿入股一间亏损的智能家居公司 值得吗?
▼
本文原创,欢迎转载,获取授权请留言
发表评论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